初乳的仔豬的重要
初乳是哺乳動物乳腺在出生前後、短時間內產生的乳汁(母豬在分娩後24-48小時會產生初乳)。
仔豬出生後,每頭大約需要200公克的初乳(Devillers等,2011),仔豬是否能夠盡快攝入足夠的初乳,就直接決定了其往後的健康與成活率。
初乳對仔豬的必要
含豐富能量,能滿足初生仔豬維持代謝和保持體溫的需要。
蛋白質含量高達38%,其中大多數是免疫球蛋白、其他蛋白質,與仔豬從母豬體內獲得的被動性免疫母源抗體,因此仔豬對抗病原菌和病毒感染的抵抗力,與初乳有著密切地相關。
含有多種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(Aumaitre和Seve,1978)。
對仔豬胃腸道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(Xu等,2002)。
合理餵飼母豬是為母豬健康產奶做準備
母豬乳腺的發育自青春期開始,經妊娠期,持續到哺乳期(Farmer 等, 2004; Ji等, 2005; Ji等, 2006)。因此,初產母豬和經產母豬的營養、管理和內分泌狀況都會影響到母乳的數量和品質。
母豬會在妊娠的最後2個週開始泌乳(含有合成初乳和常乳中的元素),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乳房變硬、擴張等發育現象。
影響初乳產量的因素
母豬的初乳產量不盡相同,不受產仔數的影響,但別的因素會對其造成影響(Eliasson和Isberg2011):
- 胎次
- 母豬產仔時體重
- 母豬年齡
- 母豬的基因
- 仔豬出生重量
- 母豬的健康狀況
- 母豬的營養狀況
由於接觸的疾病較多,年長的母豬能比年輕的母豬,對其所生產的仔豬能提供更多的疾病保護。
過度餵飼對母豬的影響
妊娠後期,泌乳開始,胚胎重量大幅增加,母豬所需的營養也隨之加大。然而在分娩前最好不要對母豬過度餵飼,否則可能會減少母豬在泌乳期的採食量,並影響其繁殖性能。
母豬飼料中脂肪酸含量對初乳的影響
初乳的脂肪酸組成,受母豬飼料中脂肪水平和成分的影響(Christon等,1999)。
長鏈不飽和脂肪酸(PUFA):在母豬飲食中添加某些含豐富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油(例如:魚油,海產品油或亞麻籽油)已經證明能改善初乳中脂肪酸的組成,並最終對仔豬的健康和生長產生積極的影響(Sampels等,2010)。
此外,母豬餵飼長鏈不飽和脂肪酸(PUFA),可以增加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濃度,為仔豬提供了更多的免疫保護(Rossi等,2004)。
母豬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與初乳的關係
初乳的組成成分並不受母豬膳食中粗蛋白質含量的影響,但在妊娠後期餵飼母豬更多的賴氨酸,是能增加初乳中蛋白質和乾物質的含量(Heo等,2008)。
母豬飼料中纖維含量對初乳的影響
母豬飼料中富含纖維並不會增加初乳的產量,但它會提高乳脂比率,從而可能刺激較弱仔豬攝入更多的初乳(Loisel等,2013)。
母豬飼料中維生素含量對初乳的影響
初生仔豬所需的維生素來自於初乳。妊娠後期在母豬飼料中添加更多維生素,或者在妊娠第100天和107天補充注射維生素,可以提高初乳中維生素A和E的含量。
母豬飼料中添加益生素對初乳的影響
研究人員發現,給母豬餵飼益生素,如:植物源的菊苣根粉,能改善初乳品質,並有助於仔豬小腸發育(Awad等,2013)。菊苣根粉最主要的作用機制是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群的生長,進一步又刺激了免疫系統產生更多的抗體。
植物活性成分
某些植物活性成分的實驗表明,可以刺激母豬的免疫系統,並增加初乳中IgG和IgA的含量。給母豬餵飼肉桂等植物活性成分,可提高初乳中血糖和能量含量,並預防仔豬低血糖症。
普維動保 最佳選擇
普育多+ ReproPlus+ 與 普黴清 PlusBind Bio 成分中都含有菊苣根粉,是天然益生素菊糖的來源。
提高母豬初乳產量與仔豬攝取量的其他措施
- 注重後備母豬的挑選、免疫、營養與管理。
- 很多情況下抗體可經由母豬傳給仔豬,並對幼仔提供保護,應該為母豬制訂完整的疫苗接種計劃。
- 減少母豬分娩期間及前後的緊迫。
- 確保母豬隨時能飲用到新鮮的純淨水。
- 確保母豬在分娩後奶頭均能正常泌乳,而仔豬也能及時吃到初乳。
- 確保產後16小時內每頭仔豬能吃奶7次,攝入初乳量需要達到100毫升。